出国留学网留学问答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留学怎么样?

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留学怎么样?

鱼泡泡
2017-08-17 02:03
  • 翻滚雪球耙
  • 已答3561问题
  • 2017-08-17 19:50

  据出国留学网介绍: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,经历了创立、成长与壮大等不同发展阶段,在学校定位、专业设置、学位授予、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,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,已成为德国“h”型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对我国而言,要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为抓手,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;完善高等教育衔接机制,积极构建交叉渗透新型高等教育立交桥;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调整专业设置思路,切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  一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

  上世纪50年代初,德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,60年代相继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。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,德国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,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领域操作员需求大量增加。而此时,德国19到23岁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5%,且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研究型大学,它们崇尚纯科学的、无功利性的研究,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理论型人才。相比之下,德国高级专业学校和工程师学院,虽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(相当一部分在19世纪之前成立,建校时间比德国部分工科大学——Technischeuniversitat——还要长),在办学水平和应用技术上也比部分工科大学有特色,培养的人才更接近实际生产需要,但它们并不在高等教育范畴之内,因此不能培养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于是,尴尬的现实是德国当时很大一部分高级技术人员来自国外。

  20世纪60年代,随着二战后“婴儿潮”出生的人口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黄金年龄,不同阶层德国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,纷纷要求政府在教育系统中实行民主参与,取消各类教育系统的层级化,使更多的优秀青年获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机会。基于此,德国政府开始尝试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,但当时洪堡理念在德国大学根深蒂固,“战后的德国大学对政府存在戒备心理……他们努力为保持高度的自治权而斗争,这种自治权的程度甚至比二战之前还要高”[1](P23~26),给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带来很大难度。德国政府先是尝试在研究型大学设置应用性专业,但受到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等传统思想阻碍,未能如愿;此后政府开始尝试举办科研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综合类大学,但最终还是走向研究型大学偏重理论研究的老路。在充分考虑研究型大学与职业类学校办学水平、人才培养特色等差异基础上,德国决定在两者之间增加新的高校类型——建立应用科技大学,以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。

  二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

  (一)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创立

  1.确定学校名称

  为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1967年后,北莱茵、巴登、威斯特法伦、符腾堡、柏林等州逐渐开始将部分师资条件、基础设备较好的工程师学校、高级专业学校合并,在保持其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——应用科技大学,并将其德语名称定为Fachhochschulen(简称FH)。1968年10月31日,德国各州州长签订《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》,将经济管理、社会管理、设计和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原工程师学校、学院及工业设计高级应用科技学校、社会服务应用科技学校、经济高级应用科技学校经过升格而建成应用科技大学,应用科技大学由此诞生。

  Fachhochschulen是由单词Fach和Hochschulen组合起来的,分别代表专业、学科和高等学校、大学的意思。20世纪80年代初,这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开始得到我国学者关注,但由于文化以及语言等差异,国内学术界将其译为“高等专科学校”(Junior College)。80年代后期,又将其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联系在一起,译为“高等技术学院”(Institute of Technology)。

  2.学制及专业设置

  创立初期,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制为3年,分6个学期。20世纪70年代,巴登·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的应用科技大学首先增加2个实习学期,将学制延长至4年。之后,其它各地应用科技大学也陆续将学制定为4年。创立初期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,学校规模较小,类型比较单一,专业设置范围较窄,主要集中在工程、经济以及社会科学三大传统领域,每所学校往往只有1~2个专业,具有很强的职业性。此时,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定位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,国际化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型大学。

  3.人才培养目标

  1968年《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》明确提出,应用科技大学旨在通过对学生实施应用性较强的职业训练,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,即培养从事制造、维修、施工、运行、管理岗位工作的人才。为进一步推动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,1976年德国联邦会议通过《高等教育总法》[2](P12),明确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种与综合大学等值的高等教育类型,其办学定位是为社会职业而实施科学教育,而不是为实施职业教育而传授某些理论知识。

  4.学校定位

  德国“h”型高等教育系统主要由三类学校组成:第一类是综合大学,主要是由工程技术大学(TU)、师范大学(PH)、全科大学(OH)、体育大学、艺术大学、医科大学、宗教大学、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共同组成,主要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,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;第二类是应用科技大学(Fachhochsehule,简称FH),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程师,侧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;第三类是职业院校,主要是培养一线操作工人,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。可见,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,它既不属于研究型大学,也不属于高职高专院校,是独立于二者之外、兼备学术性与应用性的新型高校,是沟通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的桥梁,是实现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四通八达立交桥式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。为了提升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水平和层次,1985年开始,德国《高等教育总法》不再使用“研究型的高校”这一说法,再次强调应用科技大学和其他高校只是类型不同,没有等级高低之分。1987年,德国政府再次修订法案,倡导不同类型的高校加强合作,促使应用科技大学沟通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,使其成为德国“h”型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此后,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自主权得到了法律保障,学校数量不断增加,招生规模不断扩大,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

  (二)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长与壮大

  应用科技大学创立以来,源源不断地为德国社会各界输送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,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,随着德国经济的转型升级,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,应用科技大学不断适应时代变化,适时调整办学方向,促进了自身迅速成长壮大。

  1.生源层次增多

 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创立初期,生源主要来自职业中学的毕业生,完全中学毕业生由于掌握报考主动权,多数选择普通高等学校而不是应用科技大学。据统计,1975年完全中学毕业生仅占应用科技大学新生的20%左右,应用科技大学在校学生规模也只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7%左右。20世纪90年代后期,随着应用科技大学的不断发展壮大,德国联邦教育、科研和技术部为了扩大其国际影响力,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交流,将FH译为“University of Technology”。为消除译名带来的误解,1998年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和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将其英译为“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”。此举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留学生,而且使应用科技大学的生源逐步多元化,在校生规模也迅速扩大,在校生人数占全国的比例也增加到40%以上。目前,申请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数已经大大超出其招生人数,新生中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已经增加到50%左右,应用科技大学不得不采用招生限额来控制招生规模。

  2.专业设置综合性、聚集性

  根据1993年《各州文化部长会议关于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的决议》,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,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的重点转向工程科学领域,特别是建筑工程、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领域(共有30个专业)以及经济科学、信息科学、社会科学和工业设计等领域。[3](P2)同时,根据德国“职业教育改革计划”,应用科技大学开始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,通过两种方式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。一是大力发展两个或更多专业相交叉的综合性新型学科专业,设置工程经济学、技术医学、医院经营管理等新专业。例如,柏林技术和经济高校(Hochschule fǜ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Berlin)就将跨学科合作当作自己的一个办学原则。[4]二是利用学校之间联合、国际高校联合等方式,拓宽专业方向或者开设部分国际化专业,使其开设专业覆盖社会各个领域。

  最近10年,随着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,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还呈现出聚集性特征,如经济、法律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人数显著增长,成为新的热门专业领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经过高等教育法的修改,德国许多应用科技大学将“Fachhochschule”改为“H

1楼
  • 1
我要回答
出国留学网微信二维码